关于采蘑菇的回忆

    发布时间:2014-02-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冈……”每当听到“采蘑菇的小姑娘”这熟悉的旋律,便会引起我自己采蘑菇亲身体验的共鸣,引发我一段有趣的回忆。
        采蘑菇,是我30年前最优雅、最浪漫、最悠闲、最散淡的野外活动,我们常称之为拾蘑菇、摘蘑菇,只有季雨青老师顽固的称之为“捉”蘑菇,好像他把蘑菇看成动物了?至今不知道是何缘故。
        拾蘑菇发生在当年响水中学的时候,拾蘑菇的队伍非常微弱的三两人而已,老大是忘年交的“赵大侉子”,老赵外貌憨厚笨拙,但是一旦进入有蘑菇资源的树林,他的动作就异常敏捷,像大狗熊般的迅速移动到目标处,他出击拾蘑菇的频率很高,每年采摘蘑菇的产量很高,干蘑菇十斤八斤不成问题。
        走进老赵低矮狭小昏暗脏乱的的宿舍,地面床边桌上摊满了晾吹的蘑菇,加上山东老侉子最爱的成串大蒜头、他身上积聚多年的体味大蒜综合味,以及破旧煤油炉的油烟味和半干蘑菇淡淡的异味混杂在一起,让人有窒息的感觉,脚也踩不下去,作为破屋邻居,偶然过去作客,他总是忙不迭的拖过一块旧毯子破布料,企图垫在我可能坐的地方,我于老赵患难之交,也不是个人十分清洁的人,只要不被气味熏倒,我会随手拖过一张小木凳坐下来。
        我十分清楚蘑菇山珍干活中的地位,在物资匮乏温饱有限的年代,我母亲口中常说的“香蕈”是绝对的奢侈品。“患难之中见真情”,被允许追随赵老师拾蘑菇是非常友好的表示,于是我就有了第一次在周日一起出游采摘蘑菇的历程。
        非常奇怪的是,我与赵老师走同一线路,享用共同的资源,而且我肯定比他年轻敏捷,回到家他的采摘量却是我的一倍以上,但是我已经非常的满足,每次也总是有灰绿色帆布书包的大半,晾晒后有二三两干蘑菇,创造财富立竿见影,哈哈!
        不久,客观的生态资源问题就出现了,蘑菇随即自然的依附着树林生长,周期十天半月不等,正在我兴高采烈跃跃欲试的时候,我隐隐觉得赵老师的热情下降,甚至出现了他经常独自一人外出采蘑菇的现象。我是一个识趣的人,很快就悟出了其中端倪,“师傅带进门,修行在自己”,原本方圆十里八里的树林都是赵老师一人独占的领地,我自觉地退出了与赵老师共同拾蘑菇的行动,凭着自己的年轻,来到了远离赵老师领地的树林资源中去。
        我开辟的林场远在十里之外,横贯整条县城大街一直朝东五六里,那里有一条宽阔的潮河,河岸两侧是宽广的林带,是理想的采蘑菇环境,林带随着河流一直通向远方大概会有几十里长,我一般朝南走上十里八里就返回。那里地势平坦低洼没有道路行人,树林草地、鸟语花香、空寂无人,散发着温暖的幽静,阳光下的树林因为有了蘑菇而变得分外浪漫和迷人。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