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菇”独秀到百“菌”齐放

    发布时间:2013-12-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龙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春季回温迟、夏季无酷暑、秋季降温早的特点,尤其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呈立体梯度分布的气候优势,发展菌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十分优越。
        上世纪80年代,龙泉开始了袋料香菇栽培并迅速普及,香菇生产走上了扩量提速之路。从1986年栽培香菇49万袋开始,到1995年至今,常年栽培量稳定在8000万袋。黑木耳的生产量自2006年的4000万袋,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6亿袋,使食用菌栽培量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龙泉市提出“稳总产、提品质、优结构、深加工、拓市场”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食用菌提升工程,对食用菌产业“精兵简政”,大力开发食用菌新品种,从单一的袋料香菇结构发展为多元化结构,产业化水平不断推进,变一“菇”独秀为百“菌”齐放,既让森林休养生息,又使经济效益成倍提高,食用菌生产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龙泉食用菌结构呈现“黑木耳、香菇为主,珍稀菌类为辅”的多菌并举格局,食用菌产业“花名册”上开始频添“新丁”,工厂化的金针菇、白灵菇、大球盖菇、鸡腿菇、蟹味菇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草腐菌类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
        与此同时,在当地各乡镇,食用菌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分工也越发明显,一乡一品的特色逐渐形成。如今,安仁镇已成为南方最大的黑木耳菌种中心,龙南乡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反季节夏菇生产基地,岩樟、宝溪等乡镇的灵芝美名远扬。
        不仅如此,整个食用菌产业的科研进步和产品深度开发也是日新月异。在业界首先尝试并实践成功的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让“千斤粮万元钱”不再是梦。双益菇业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食用菌生产机械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于生产,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无木化、周年化规模生产,填补了浙江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空白。开发“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项目,利用食用菌废弃料,转化为生物饲料试验成功,食用菌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了5-6倍……
        而且,随着整个产业的成熟发展,食用菌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兴起,专业交易市场、销售流通队伍也应运而生:25家骨干农业龙头企业、80多家专业合作社、300多家经销企业、2万平方米食用菌干货交易市场、3000多人的购销团队……让龙泉的食用菌远销到10多个国家和国内各省市。整个产业的专业化协作细分更加完善,产业链越拉越长,发展渐入佳境。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