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菌消费主体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3-01-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农业文明的进步,对人类的膳食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菇菌从人类的主食中退出,但从长期生活积累中获得的经验,更加看重菇菌的优美风味而成为一种嗜好性食品,为历代美食家所称道。菇菌的消费虽然是社会性的,但在不同的时期其消费主体是有区别的。

      将菇菌作为统治者专门享用的美食,在世界文明古国埃及、罗马和中国的早期文献上都有相似的记载。埃及的法老曾贪婪地把菇菌定为专供自巳享用的食品,当时颁布的法令说,“菇菌这种佳肴对平民来说过分奢侈,平民可以吃大蒜,而不得指染菇菌。”印度人认为菇菌是“不朽的神果,是神的食品,食用菇菌能赋与无比强大的威力。”他们相信在佛陀??之前就是食了菇菌的。古罗马的法令规定,菇菌只供皇帝和贵族消费。古罗马的统治者凯撒大帝持别嗜好红鹅膏(橙盖?膏),进餐时盛装在专用的银盘里,这种盘子不得用来盛装其他的食品,后来就把这种伞菌命名为“凯撒鹅膏”。罗马帝国时代,曾发生几次宫廷政变,都是在红?膏中混入有毒的鹅膏菌而使阴谋得逞的,人们把它称为“罗马宫廷的幽灵”。罗马共和时代,曾于公元前166年和前103年颁布两道法令,鼓励贵族多食菇菌,限制肉类的消费。后来,罗马人确信菇菌能给他们的士兵以力量,才允许他们食用菇菌。

      在中国,早在殷商时代,菇菌便巳经成为奴隶主的奢侈品,《尚书?禹贡》中巳将菇菌列入“骆越”税贡的方物。周朝建都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后制定礼制,中国的食事制度巳开始形成,国君的燕食极尽铺张,“食前方丈,罗致珍馐,陈馈八簋,味列九鼎。”食馔必务求其精,“会寰宇之异味,悉在朝厨。”西周为封建宗法社会,一切行为都由等级森严的礼制进行制约。《礼记?内则》的主要内容所讲述的是王室和贵族所应遵守的日常生活礼制。在谈到国君的食事时说,“人君燕食所加羞庶”,有“芝、?、菱、”。“羞”为珍稀之物,“庶”有众多之意,在《周礼?考工记》中,芝?又作“之而”。古人巳认识到菇菌是有别于高等植物的一个生物类群,并用“芝?”来泛指所有的菇菌。这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王室的尚方玉食,菇菌巳成为不可或缺之物。这种食事制度一直被延续到东汉时代(见《后汉书?马融传》)。

      公元3世纪以后,官方纂修史书的《礼仪志》中虽然罕见这方面的记载,但在历代帝王中嗜食菇菌者却不乏其人。唐代冯贽《云仙杂记》中说:“齐文宣帝凌虚宴,取香菌以供品味,出于石首(今属湖北)、铜官(今安徽铜陵县)等处,有铜钉菌、分丝菌。”在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北方都更换过几个短命的王朝。军阀出身的高洋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齐,称齐文宣帝。在历史上,高洋以荒淫、暴虐而闻名,当时苏北和皖北均为北齐所占领,高洋之所以有这种嗜好,就因为这一带所产野生菌在历史上就享有盛名。南宋时,理宗的皇后谢道清出生在浙江的菇乡天台(今属渐江),因嗜好故乡出产的香蕈,被指定为贡品,为了保持鲜菇的风味,乃从产地“舁(抬)桐木以致之,旋摘以供馔。”宋、周密《癸辛杂识》)更有甚者,明熹宗因嗜食贵州出产的鸡?,每年都要用驿骑将鸡?驰送到京城。张紫砚(九钺)曾有《鸡纵菜》诗二首纪其事。其一曰:“绀(天青色)袖霓裳白羽衣(仙人的衣裳),炎洲(《海内十洲记》中的仙山)仙子戏飞空。天风吹下珍珠?(与“伞”通。指鸡纵为仙人食品),鸡足山头带雨归。”其二曰:“翠笼(用于盛装鸡?的青色竹笼)飞擎(高举,以防路人阻道)驿骑遥,中貂(授官的太监)分赐笑前朝。金盘玉筋成何事,只与山厨伴寂寥。”自注云:“明熹宗嗜此,岁驰驿以献,唯客(客氏,明熹宗乳母)、魏(魏忠贤,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东厂,与客氏勾结,专擅朝政)得分赐,张后不与(未能分享)焉。”(清、吴振?《黔语》)无独有偶,清康熙在行幸五台山时,也曾用驿骑将五台出产天花蕈驰送北京,奉献给孝庄皇太后。并有御制《天花》诗云:“灵山(五台山)过雨望松青,朵朵缃云(浅黄色的云)摘(扰)翠屏。玉笈(编织精美的竹笼)重缄(封)敕(命令)飞骑,先调六膳(古代宫庭食事制度,指六种肉类食品。引申为宫庭膳食)进慈宁(慈宁宫,明、清两代太后居于此宫)。”康熙以冲龄入继皇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辅佐主政,故康熙亲政后,事祖母至孝,用驿骑将地方珍物送到孝庄所居慈宁宫,亦可见祖孙亲情之深。康熙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终其一生,不但远扬武功,也注重内修文治,专心儒学,曾设馆纂修《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类书,并对参与其事的儒臣优礼有加,时或分赏各地贡物,以示恩宠。据王士祯《池北偶记》所载,康熙十二年曾向馆臣赏赐天花蕈,“特颁上谕云:朕召卿等?纂,适五台山贡到天花,鲜香罕有,可称佳味,特赐卿等,使知名山风土也。”在明、清时代除山西五台天花外,广东英德的草菇,关外的口蘑、贵州的鸡纵、云南的竹荪等名贵菌类,据各地方志记载,均年有岁贡。

      在封建时代,簪缨世族之家列鼎而食,菇菌被视为异物,常与牲羽鳞介等山珍海错共登盘餐,俗称“草八珍”。此风肇始于唐代。《清异录》是宋人陶?杂采隋、唐至五代典故,纂辑而成的一部随笔集,陈述事物,大祗皆有所依据。在谈论饮食掌故的“馔羞门”中说:“韦巨源拜尚书令(宰相),上‘烧尾食’,其家故书中尚有食帐,”宴会的菜肴极其丰富,“玉液珍馐,水陆杂陈”,其奇异者凡五十八事,其中的“天花铧锣”,就是用天花蕈和香料做馅心的面点。唐代旧俗,大臣初拜官,例向皇帝进献食物,名曰“烧尾”,取典于“鱼跃龙门”,实则为献媚于皇帝和结好朝臣,故烧尾宴的食品必极尽奢侈。韦巨源食单中的“天花铧锣”是官僚阶层将菌类用于高级筵席的最早记载。菇菌食品被士大夫阶层所普遍看重,则是从宋代开并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风尚。宋人崇尚自然,不论是官宦士绅之家或山林隐逸之士,都推崇素食,而且特别看重菇菌。陈仁玉著《菌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问世的,这不但是我国第一部菌类区系志,比西方国家同类著作,如《菌物舞台》(Steebeck)的问世要早5个世纪。陶?《清异录》,林洪《山家清供》,吴曾《能改斋漫录》,浦江吴氏《吴氏中馈录》和陈达叟《本心斋疏食谱》等虽非菌类专著,但书中记述的许多与菇菌有类的食事典故和烹饪方法,皆至为珍贵。如《山家清供》中的“山家三脆”、“酒煮玉蕈”都是别有清趣的菌菜。再如《清异录》中的“十遂羹”(指用十种称心的食品做成的汤菜),是用天花蕈、石耳以及海味等烹制而成的杂烩汤;宋时“江右”(江西省的别称)民间有菘(白菜)为“笋奴菌妾”之说,意谓菇菌与笋虽为蔬食,但白菜的食味淡薄,其地位难与菇菌相?;然而名贵的菌类则非一般人所能奢想,如“五鼎芝”条说:“北方桑上生白耳,名桑鹅,富贵有力(指财力)者嗜之。呼五鼎芝。”这是有关银耳的最早记载。宋、元时,天花蕈的售价也很昂贵,据清、汪灏等《广群芳谱》引《五台山记》:“山中尽豫章之材(可作栋?用的大木),居僧苦其荒塞,斧斤不力,在在付之一炬。树故名柴木,得雨之后,精气怒生,菌如斗壮,所云天花者也。牧儿得一本,辄易一缣。”《五台山记》为元人作品,“缣”原本指一种浅黄色细绢,古时或用以易物以代货值。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宋承平时,一缣约值千钱,元去宋不远,价值约相当。一丛天花蕈的价值可当千钱,足以见其昂贵。

      菇菌作为一种鲜美食品并被广大市民阶层所接受是在明代。明代中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涌现出一批“骈肩辐辏”的名都大邑。有天下“扬一益二”之称的扬州,是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为东南大都会,“腰缠十万贯,骑?下扬州”,商贾云集,百业繁华,市民游冶之风日趋奢靡,进一步刺激了菌菜的发展和烹饪技艺的提高,据李斗《扬州画舫录》所记,酒肆中的口蘑菜就多达20余种。此外,在顾禄《桐桥倚?录》中,谈到苏州虎丘的口蘑菜也有“口蘑肉”、“口蘑鸡”、“口蘑鸭”、“烩口蘑”、“炒口蘑”、“口蘑细汤”等。苏州古称姑苏、吴县,明人牛若麟《吴县志》说:“郡城之西,诸山秀异,产蕈实繁,尤尚黄山者为绝胜。”清人吴林在《吴蕈谱》中说:“故金昌(苏州有金门、阊门,借指苏州。昌通阊)豪右,游山逛船,争买献新。”又说:“山中人云:[杨树蕈]味美异常,只宜自充庖供,何暇上市。”不论是富商大贾,豪门缙绅,或是山野村民,每当“春气初萌,雪融泥软,雷欲发声,蛰犹未动”之时,林下菇菌破土而出,便争相采集作为时鲜,已成为当时很流行的一种食俗。清代中叶的乾隆、嘉庆时代,史称乾嘉盛世,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把中国饮食业的繁荣和烹饪技艺的提高推向新的发展水平,热心于饮食之道的文人撰写过许多烹饪典籍,如江南盐商童岳荐抄录的《调鼎集》,朱彝尊《食宪鸿秘》,李化楠《醒园录》,顾仲《养小录》,顾禄《清嘉录》,彭崧毓《中馈录》以及薛宝辰《素食说略》等,所记菌菜种类之多,皆为前代所未有,从而反映出菇菌消费巳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菌菜烹调技艺日趋成熟。

      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来说,菇菌在他们的饮食生活中是另一种意义,如逢饥馑之年,则可用来作裹腹充饥之粮。宋、王闻之《渑水燕谈录》载:宋神宗“熙宁中,淮西(泛指今皖北、豫东淮河北岸一带)蝗灾,通、泰田中生菌遍野,饥民得以采食。”清、王士祯《分甘余话》载:明崇祯已卯、庚辰间(1639--1640)史能仁任山东新城县令,勤于政事,口碑甚佳,“庚辰大饥,百姓逃亡,而田间遍生羊肚菌,甘美可食;四方又有甘露之祥。”历史上山东以盛产羊肚菌而著名,但这样大面积的遍生四野,也可能是古今中外所仅见。这位县令曾以诗的形式发布公告说:“上天降甘露,?地生羊肚。饥餐羊肚菜,渴饮甘露乳。涕泪告吾民,慎勿去乡土!”在他的真诚感召下,流民纷纷返?乡梓,以羊肚菌为度荒粮食,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免受颠沛流离之苦。这里使人连想到《圣经?出埃及记》的一段故事,3000多年前,古代以色列人在上帝的使者摩西率领下,逃出埃及,越过西奈半岛,到达迦南定居。尽管研究宗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