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进入春夏季以来,我市一些县区接连发生村民采食野生菌中毒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野生菌是如何辨别和食用?中毒后如何急救?对此,记者采访了市食安办有关专家。
辨别有毒野生菌有八招
市食安办有关专家说,在我国,毒蘑菇约有180多种,其中有30多种可致人死亡。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帽子上有疙瘩,有红斑、沟托、沟裂,有菌托、菌环,摘断后有浆汁流来,味刺鼻等。毒菌可从几个方面识别: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肮脏地带。
二看颜色。有毒蘑菇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蘑菇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将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蘑菇有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六是测试。用葱在蘑菇盖上擦,如葱变青褐色则有毒。
七是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八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南方地区常见毒菌
专家介绍,南方地区常见的有毒野生菌类有不少,一是引起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胃肠炎中毒的有黄粘盖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苦粉孢牛肝菌、毒红菇、臭黄菇、腊伞、月光菌等。二是引起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症状的有俗名“红见手”的褐黄牛肝菌等。三是引起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中毒的有白毒伞、毒伞、毛柄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等菌类,误食这类毒菌后死亡率极高。
食用野生菌方法要得当
据专家介绍,首先把好采购关,采摘或选购野生菌时,应该注意既有菌托又有菌环的真菌很可能有剧毒,不熟悉的野生蘑菇不要采购,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类。
在加工烹调时,要认真挑选、清洗野生菌,煮熟炒透后再吃。一般要用开水泡3分钟到5分钟,并多翻炒几下。同时,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只吃一种,要限食量。
此外,吃菌时不要喝酒,以防毒素和酒精起反应 。
野生菌中毒的表现
市食安办的专家介绍,由于不同的毒菌所含的毒素不同,所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一般可以分为4个类型。
胃肠炎型。这类中毒表现较为普遍,约占80%。食用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不发热,重者脱水,周围循环衰竭。
神经精神型。此类除了胃肠炎表现外,还有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精神抑制等症状。如俗名“红见手”的褐黄牛肝菌,吃了以后会先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溶血型。进食毒菌6至12小时后,除有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贫血、肝肿大等症状。
多脏器损伤型。进食毒菌10至30小时后,先有胃肠炎型表现,然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症。
食用有毒菌后怎么办
吃了野生菌后如感到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前往医院治疗;二是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四是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五是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