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8-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好时光。置身野外,采蘑菇、摘野菜,情趣盎然;烹野味、烤海鲜,美味怡然。但有关专家提醒你,春游在外,务必注意食品安全。
毒蘑菇
主要症状
一般在食用半小时至6小时后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时需要及时对症治疗。有的人除了有胃肠症状外,还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精神症状,有肌肉颤抖、流口水等表现。如中毒症状潜伏期在6至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时,患者除了有胃肠炎外,还会出现贫血、肝肿大等溶血现象,甚至损伤肝、脑、心、肾等脏器,其中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会引发皮肤变黄、转氨酶升高。
防治措施
毒蘑菇种类很多,毒性各异,新鲜的白毒伞的毒素含量很高,其毒素对人体的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的损害极为严重,人体会因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一旦误食毒蘑菇,要及时到医院治疗,采用催吐、洗胃等措施,减少毒素吸收,从而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
天气转暖,雨水多、湿度大,十分适合各类毒菌的生长。由于毒蘑菇与许多野生食用菌外形非常相似,容易误食。因此,除非能确切地认定无毒,否则不要采集和食用野生蘑菇,以防中毒。
在辨认蘑菇是否有毒时,颜色不是确切的依据。致命的毒菇,通常在毒菇茎的上部有褶边或圆环,底下有个槽,茎正好长在里面,菌伞带有鳞状物。有些没有槽的,可能是槽脱落了。另外,一些毒蘑菇喜欢长在树阴下与树根部相连处,以及牛、马等动物的粪便上。此外,草坪、蕉林地上也易孳生毒蘑菇。
有些野生蘑菇新鲜时带毒,但经高温煮熟后毒性就会消失,因此,蘑菇应烧熟煮透后食用。
河豚鱼
主要症状
食用河豚鱼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潜伏期短的只有10至30分钟,其发病急,来势凶猛。开始时手指、口唇、舌尖发麻,然后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无力、身体摇摆、走路困难,严重者会出现全身麻痹、血压下降、昏迷、呼吸困难的症状,最后因呼吸衰竭而丧命。如抢救不及时,中毒后10分钟内就会死亡。
防治措施
民间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足以说明食用河豚鱼极易引起中毒。食品卫生专家提醒人们,河豚鱼有毒,其毒素主要集中在卵巢、睾丸及肝脏等内脏和血液中,宰杀时内脏的毒素容易污染鱼肉,食后引起中毒。除经特殊加工,且检验合格的河豚鱼,其它的不要贸然食用。春季是河豚产卵季节,此时其毒性最强,因此也是食河豚鱼中毒的高危期。
河豚鱼在淡水和海水中都能生存,在我国主要产于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其所含的河豚毒素耐热,在120℃高温下1小时后才能被破坏,盐腌、日晒均不能破坏毒素。
预防误食,首先要能识别。河豚鱼体形长、圆,头比较方、扁,有的有美丽的斑纹,有的外表则是一片黑色。
野菜
主要症状
食用不当,常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周身发痒、浮肿、皮疹、皮下出血,甚至头痛、大汗、抽搐等过敏或中毒的症状。
防治措施
生长在路边、沟旁等地的野菜,虽未经人工施用化肥,但这些地方也容易受到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生活垃圾的污染,特别是生长在一些被污染的沟渠、河边的野菜,极易被污染,并把汞、铅等重金属吸收贮存,人们食用不慎或食用过多就会引起中毒。
采摘野菜要挑选自己熟悉的,难以识别的不吃为好。有些野菜如野苋菜等须用开水烫,再用清水漂洗,沥去苦水,方可烧煮食用。有些野菜含有生物碱等物质,处理不当易中毒。有些野菜含有一种对日光敏感性的物质,有人吃后经日光照射会发病。平时接触某些物质或服用某些药物易过敏者,食用野菜更要谨慎。野菜要现烧现吃,不宜久存。
寄生虫
主要症状
肺吸虫进入体内后在肺部寄居长成,患者会咳嗽、胸痛、咯血,或咯果酱颜色的痰。绦虫幼虫进入人体后,寄生在大脑和脊髓神经中枢系统,会出现低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异尖线虫会钻入胃体,引起胃粘膜明显肿胀,出现上腹疼痛、嗳气等不适。广州管圆线虫,会让患者出现像尖刀剖开头盖骨一样的裂痛,同时伴有精神异常。患者还会感到皮下有移动性触摸痛,轻轻触摸皮肤会出现抽搐样的疼痛。
防治措施
这些容易进入人体的寄生虫,常感染虾、蟹、鱼、田螺、猪肉等鲜美食品,人们吃了感染这些寄生虫的食品后,寄生虫就会进入人体脏器对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吃这些鲜美食物,都要烧熟煮透,如在野餐时采用涮或烤的方法吃这些食物时,更要小心,否则不易杀灭被感染的寄生虫或寄生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