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是国际十大食用菌交易品种之一,还是食用菌家族中少有的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品种,据多年栽培实践证明,每亩地利用率约400个平方,投入3000元左右,可产鲜菇3000-4000公斤,纯收入可达5000-20000元,在仿野生栽培管理过程中,从不加入任何杀虫、杀菌剂,该品种口感嫩滑,菇柄爽脆,让人品尝到一种野生菇的味道,其独特的鲜味,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一、栽培条件
(一)林下种植是首选
河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林下资源极其丰富,地处中原,杨树林随处可见,在农村更是比比皆是,这就给种植大球盖菇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实践证明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比在废闲田栽培可提前15天种植,延长出菇期20天左右,整个出菇期可多出一到二茬菇,平均每亩可增产400至750公斤。有的地方在没有树林的情况下,在人为创造的条件下也能达到丰产的效果。
(二)土壤的选择
大球盖菇为草腐土生菌,有不见土不出菇的特性,即使偶尔出菇产量也很低。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大多是就地取土,有时种植的地方土质好,产量就高;反之产量就低,最好在种植前对土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土质应以腐殖壤土(黏度40%左右)含有团粒结构为好,这样的土质喷水不板结,大雨后不太黏,干了不板结龟裂,具有保水性好的功能,太黏的土壤和太沙的土壤如果不加处理,产量都会受影响。
二、原料及配料方法
栽培大球盖菇的原料比较广泛,可以分为五大类:①秸秆类:各种农作物秸秆、麦秆、稻草、亚麻杆、玉米秸、玉米芯、豆秸等;②壳类:稻壳、花生壳、莲子壳、豆壳等;③枝条类:各种果树枝修剪后的枝条;④杂木屑:木材加工厂的下脚料、锯木屑、刨花等;⑤废菌渣类:金针菇、杏鲍菇、茶树菇、白灵菇等菇类的废菌渣都可以利用;⑥野草类:都可以栽培,无论是任何农作物的秸秆,都要求是当年采收干燥无霉变的,菌渣需要晒干打碎。根据笔者多年的实际推广经验,结合栽培区域的原料状况,我们采取了多种原料栽培试验,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常采用的配方有:①稻壳100% ;②稻草100% ③麦秸100% ④麦秸70% 、稻壳30%;⑤稻草50%、稻壳50%;⑥玉米秸(晒干、压扁)50%、稻壳50%;⑦玉米秸(晒干、打碎)70%、稻壳 30%;⑧干玉米秸或野草粉碎成4公分左右 40%、废菌渣 40% 、稻壳20%;⑨杂木屑50%、秸秆类20%、稻壳30%;⑩各种干枝条切断 50%、秸秆类20%、稻壳30%。无论你采取哪个配方,尽量在田里播种时,在菌种的上面撒一层稻壳,这样对增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栽培时间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距很大,什么时间种植适宜,应以本地的气候来决定。一般是立秋后最高气温稳定在30℃以下时即可播种,一直可以种植到来年的春天,产量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降低,原因是因为出菇时期温度高菌丝不能充分的分解,培养。切记大面积栽培宁早勿晚,以免造成发菌不好,后期大量出菇时间遇到高温天气造成出的菇质量差,甚至不出菇,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铺料播种
将经过预处理后的培养料,按每平方10公斤的用料量,分两层放置畦床上,畦床宽60公分,长不限,下层厚约10厘米,上层厚约7厘米,在两层的中间及周边点播菌种约占总用菌量的五分之二,余下的菌种点播在料面表层,用种量是每平方500-600克,将菌种掰开成核桃大小,用梅花行点播法播在两层原料的中间及表面,穴距10公分 表层播好后覆盖一层预湿好的稻壳(注意这个环节很关键),菌种上的稻壳厚约3-5公分,然后在走道内下挖取土在菌床表面均匀的覆盖一层土壤厚约3公分,播完后加盖秸秆保温保湿。在大棚和室内栽培的操作方法和露天栽培一样,不同的是可以暂时不用覆土,等菌丝块与块之间连接时再覆土,这样菌丝发育快,能比直接覆土的提前十天出菇,大田露天栽培的不应采取这样的方法,原因是不覆土原料的水分不好保持,如天气许可或者有办法采取保护措施也可以采取此法。
五、发菌管理
(一)调节水分:接种后3-7天,掀开覆盖菌床上的草被,观察培养料与覆土的含水量,要求原料的含水量达到60%-65%,覆土要达到手指捏得扁,搓得圆,可用水幕带或喷雾器喷水,要做到少量多次喷洒,既要达到要求的含水量又不能让底部的原料渗入太多的水,如果发现有病虫害可以结合喷水加入一定量的药品防治。如果发现原料含水量偏湿,在中下部有发酸发臭、变黑的现象,应停止喷水,松动上面覆盖的草被并在菌床的两侧用铁叉或棍棒顺着地面往里面插入60公分左右,上下抖动,最好是两人一组同时进行,目的是让下层的原料接触新鲜的空气,散发一部分水分,排出有害气体,一般采取措施后,都能看到理想的效果。
(二)发菌期间对温度的要求:温度是控制菌丝生长和形成子实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行业内有句谚语:“成不成功在温度”。无论是发菌或出菇阶段,温度都决定着成败,发菌时主要看料温,料温高了容易造成烧菌,低一些安全但也不能过低,太低菌丝不萌发,即使萌发也要推迟出菇时间,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3-33℃,最适温度21-26℃,在此范围内,一般从开始播种到出菇约需40天左右。
六、出菇管理
当菌丝经过40天左右的生长,原料内的菌丝基本长透并在覆土表面冒出往草被上生长时,要加强出菇管理的工作,重点是保湿、保温、通风等。在树林里露天栽培要及时喷洒出菇水,方法是少喷多次,定时定量,力求使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并结合喷水扒动草被,使覆土上接触草被的菌丝断掉,促使菌丝向下生长、扭结形成菌蕾 大棚栽培要增加光照和通风时间,生长子实体时所需的温度范围是2-30℃,最适宜温度10-25℃,当料温低于13℃很难形成菌蕾,高于25℃形成的小菌蕾也会死亡。秋季栽培出菇时,只要中午最高料温能达到15℃,夜里即使空间气温是2℃,形成的菇蕾照样可以生长,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子实体粗壮,朵形较大,不易开伞,生长发育缓慢,质优价高,当菇蕾长成半球形状时,尚未开伞时及时采收, 采收时手法要轻,用一只手按住其余的菇,另一只手抓住要采的菇柄轻轻转动,不可带动别的菇蕾,如一簇菇有十分之八达到采收标准,可以成簇采收,采收时尽量不带培养料,采菇后的菌床上留下的洞口要用土壤及时覆盖并要清理残留的死菇,一般是早上开始采摘,中午12点以前采收结束,下午喷水保湿等,一茬菇采收结束,管理的重点是喷水养菌,要求是轻喷细喷,尽量做到既要让土壤湿润又不能让土壤板结,禁止浇大水和透水,若遇大雨天气,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原料底部进水。大球盖菇的整个生长期,可以采收3-5茬菇,在河南区域栽培一般是春节前出一到二茬菇,气温下降自然停止出菇越冬,到来年杨树发芽时,提前喷出菇水,当料温达到15℃以上开始出菇,至六月初基本结束,后期气温升高,菇蕾生长
迅速,易开伞,菇质差。